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、人民的大敌。2021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要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切忌在工作中搞“一刀切”,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。这既显示了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定决心,也反映了各级政府提高行政效能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追求。
近年来,在党中央直接部署和推动下,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,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者有之,表态多、落实差者有之,把开会、发文当成担当作为和工作落实的也有之;有的检查考核过多过滥,多部门重复考核同一事项,考核内容不务实,频次多、表格多、材料多,给基层造成负担。
这些“顽疾”之所以存在,有制度机制不健全的因素,更有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的问题。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“我是谁”“依靠谁”,责任心缺失,宗旨意识淡化,官本位思想严重,喜欢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,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。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,成了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“拦路虎”“绊脚石”。
整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不能“一把钥匙开多把锁”。针对不同地区、不同层级、不同领域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突出问题,灵活采取各种不同方法,对症下药、精准施治。比如,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,打破以文件落实文件、以督查促进落实的固定模式,让“技术治理”在信息共享、畅通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真正为基层减负;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,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。从党员干部自身来讲,要自觉从源头上校准思想航标,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自觉抵制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夯实为党干事创业、为民谋福尽责的理想信念。
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,要想彻底整治,既要树立靶向意识,精准施策,也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,持续发力。比如开展专项治理,通过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,层层抓紧抓细落实。整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顽瘴痼疾,对社会影响恶劣、群众关注度高、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、曝光一起,让求真务实、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。